【國情點題】港人宜清醒 《美國-香港政策法》變動非福祉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7/10 17:41

最後更新: 2019/07/10 19:01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反修訂《逃犯條例》風波仍熾熱,有香港示威者寄望美國對北京、香港政府施加壓力,多名美國國會議員近日又重提《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》。這些動作,會否動搖美國行之已久的《美國-香港政策法(United States-Hong Kong Policy Act)》,最終導致香港的特殊地位受損?

美國有熟知香港的專家指出,《香港政策法》一旦撤銷,對香港的打擊猶如「核彈」,一發不可收拾。說到底,港人應清醒,不應期望美國終止這部法律、也不應將香港帶入中美博弈的泥沼。

香港修例風暴已引來全球關注,在美國學術界,研究中美關係、兩岸關係的人不少,現任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卜睿哲,則是少數對香港有研究的學者之一。

卜睿哲早在1960年代,他12到17歲的青蔥歲月在香港度過,與擔任傳教士的父母住在沙田道風山。他曾參與起草《美國香港政策法》,隨後任職國家情報委員會、擔任美國在台協會(AIT)的理事主席。他在2016年發表的著作《中國陰影下的香港與利維坦巨獸共存》,是美國政策界近年鳳毛麟角的香港專著之一。

自治定義模糊 意義大於內容

卜睿哲上周接受英國BBC中文網訪問,詳談對香港局勢的看法。香港因反修例風波,罕有成為中美博弈的籌碼,多名美國議員近日又重提《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》,卜睿哲認為,國會對香港示威者的同情是真摯的,但要將同情轉化為政策,困難重重。「一般來說,國會強調道德價值,制定全盤外交政策的政府,則較為實務。」

美國《香港政策法》中的關鍵是香港是否有足夠自治(sufficient autonomy),法案規定,在一國兩制之下,美國繼續視香港為一個在政治、法治、經貿方方面面與中國內地不同的地區。《政策法》規定,如果美國總統認定香港不再享有足夠自治,他有權中止這法案。

延伸閱讀:

美國修訂香港政策法有咩咁驚?一文看懂法案重點

特朗普以「香港人權牌」打貿戰 背後有三大盤算

然而,1992年參與起草該法案的卜睿哲透露,法案中的「足夠自治」,故意定義得模糊。一是由於立法倉卒,當時國會正值換屆,民主黨正控制參眾兩院,希望盡快通過這一法案。更重要的原因是,留下更多政策詮釋空間,對於法案起草者與行政機關來說都更為便利。總的來說,《香港政策法》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。

如果美國通過國會立法或總統行政命令,就香港政策作出重大改變,香港人民的狀況會更好嗎?抑或會招致北京更強硬的控制?在卜睿哲看來,答案並不明確。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:「美國首要能做的是,修補好自身民主系統,贏回世界的尊重。」

勿陷中美博弈 港應成緩衝帶

事實上,香港不應期望美國大幅改變《香港政策法》,美國作出這樣決定的機率也幾乎等如零。皆因美國一旦停止或大幅修改《香港政策法》,等如在香港擲下核彈,香港的經濟將會受到極大衝擊甚至崩潰,美國卻無任何辦法收拾殘局令香港重新繁榮;中美關係底綫會被打破、貿易談判也不可能進行,中美將全面進入冷戰。這對美國也是一個極惡劣的結局。

因此,香港人應清醒一些,現實一點說,美國只會將香港作籌碼向中國施壓,並不會因為支持香港抗爭而與中國全面翻臉。更重要的是,香港不應陷入中美博弈的漩渦,反而應成為中美博弈的緩衝帶,這才是對各方最有利選擇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撰文 : 高青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